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 婚姻平權全民守護台南場發言稿】



今天我們來到這裡,不單是以長老教會青年陣線的身分,更是以一個基督徒的身分,要與各位站在一起。

基督教界對於多元性別議題的想法,經常有許多偏見並伴隨一些強烈表態的言行舉止。這幾個禮拜以來我們也看到許多基督教團體、牧長使用大量不實的資料及謊言,來恐嚇及搧動教會的信徒。而在11月17日,更有300位南部的牧師北上至立法院,阻止婚姻平權的修法。在這些行動中,我們看不見基督包容的愛,只有令人不解的仇恨與歧視語言,我們因著同屬基督宗教的一員感到非常難過,也非常抱歉。

然而我們站在這裡是為了告訴大家,檯面上所看到的這些基督教反同團體,並不能代表所有基督徒的聲音。我們也要再次聲明,「反同性婚姻牧函」不能代表長老教會官方立場。並向未經總會授權就擅自代替整體教會發言、以牧函為武器在教會內進行獵巫、禁止不同聲音的牧長們發出強烈的譴責。

我們成長於長老教會,認同長老教會的教導,並以身為長老教會的青年為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學習效法耶穌基督的精神,與弱勢及非主流族群站在一起,替他們爭取權益、爭取平等,如今我們卻看到這些牧長們走著相反的道路、壓迫著少數族群,我們為此感到非常失望。

我們認為,婚姻是兩人以「信實、忠貞、委身」相許而訂下的約定,是不分種族、地區、性別的。婚姻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婚姻而設的,基督徒應該傳揚釋放的福音,而不是定罪的戒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是這樣說的:「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

因此,我們再次再次地呼籲長老教會落實信仰告白,與受壓迫的人同在,在教會內召開理性與聆聽的討論會議,真實地敞開自己的心胸,用心去理解在教會中、社會中的LGBTQ群體。也呼籲基督徒朋友,不要以自己的宗教為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信仰期待,更要拒絕散佈各種教會內部資料裡所充斥的謊言與仇恨,讓理性的討論可以在教會內外展開,讓教會不是仇恨的象徵,而是成為愛與盼望的記號。

身為一個基督徒,耶穌給我們的誡命就是盡心、盡力、盡性,愛神,以及愛人如己。同志是我們的鄰舍、是我們的兄弟姊妹,我們秉持著我們的信仰,站出來告訴大家我們支持修改民法以落實婚姻平權,使每個人都能因愛成家不分異同。我們不強迫他人接受基督教的價值觀,而是相反地,因著我們的信仰價值觀,我們在這裡試著謙卑地與大家站在一起。

最後,我們也要邀請所有友善的基督徒朋友們一起站出來,拒絕被基督教反同團體代言。即使微小,我們仍要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實際的行動來傳揚耶穌基督的愛與福音,讓社會知道不是所有基督徒都只會關心別人床上的事、阻撓別人獲得幸福的權利。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以賽亞書六十一:1)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寫於主後2016年11月26日 台南婚姻平權全民守護活動前夕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2016高雄同志遊行聲明稿】

我們是一群在長老教會當中的青年,在2014年因為「反同性戀婚姻牧函」事件,組成「長老教會青年陣線」聲援教會裡LGBTQ同志基督徒的平等權利,以及推動持續對等對話並實踐改革宗信仰。 我們支持修改民法以落實婚姻平權的目標。


今年高雄同志遊行的主題是「勞師動眾」,訴求教育以及勞動場域裡的性別平等與性別主流化的推動,站在基督徒的立場,我們對此表達全力的支持,也要求高雄市政府依照二公約、性別平等教育法,以及性別平等工作法積極回應。

我們認同與支持,高雄市政府已拒絕採納宗教團體進入校園進行的「品格教育」,希望杜絕特定宗教教義與守貞觀點破壞校園性別平等教育;我們也讚揚高雄市政府在去年率先推出「同性伴侶註記」後,今年更發配「同性伴侶證」,以具體的行動提供同性伴侶在醫療權益上的協助,這在被認為較保守的南部各縣市當中,是具有開創性的一項政策。

但是,作為基督教宗教的成員,也要對這一個星期以來針對「婚姻平權法案」所衍生的種種,提出我們的觀察與想法。

首先,我們質疑在中央公園砍樹供私人財團蓋圖書館時,長老教會為何禁聲不語;在民進黨政府強推「一例一休」侵害勞工權益時,為何長老教會仍然禁聲不語;而拉瓦克部落的迫遷在即、果菜市場迫遷與大溝頂迫遷侵害人權與居住權,長老教會依然沒有聲音。我們所認識的「與受苦的人同在」並扮演「先知角色」的長老教會到哪裡去了?

其次,在11月17日,由南部300位基督教牧長發動北上並帶動二萬基督徒包圍立法院的行動當中,我們因著同屬基督宗教的一員感到遺憾,因為在這些牧師與教會長輩身上我們看不見基督包容的愛,只有令人不解的仇恨與歧視語言。

三來也要提出譴責,因為這些曾經用真理教導我們的牧師與教會長輩,現在卻用大量不實的資料及謊言,來恐嚇及搧動教會的信徒,進行了一場又一場自以為是「聖戰」的「鬧劇」。

四方面更要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與教制提出嚴厲的批判。在 2014年的「反同性婚姻牧函」中,逕自引用香港保守親中共政權教會的文件,且竟在總會年會以臨時動議案的方式、缺乏嚴謹討論下「公決通過」,不僅違背了總會總委會「需要更多討論、不冒然下定論」的決議,在牧函通過後更以此為武器在教會內進行獵巫並要求不同意見者禁聲的動作。這非但不符合普世教協對同性戀議題持「開放、多元、討論」的信仰原則,使長老教會自絕於普世教會信仰之外;更朝向「地區主義及政教合一制」發展,任由特定教牧人員,在不經長老教會總會授權下代替整體教會發言、限制並威脅屬下機構與人員、逕自引用狹隘的基本教義來與特定政黨接觸企圖影響法案、意圖突顯南部大會的角色與總會抗衡、拿同性婚姻當祭旗行教會政治爭權之實。這些都已遠超過總會決議並危及長老教會體制常態,更有違政教分離與宗教自由但不得積極侵害他人權利的原則,我們感到非常憂心與憤怒。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如此說:「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

因此,我們再度呼籲長老教會應落實信仰告白,與受壓迫的人同在,召開教會內理性與聆聽的討論會議,看見LGBTQ群體的存在,更要支持婚姻平權法案,使每個人都能因愛成家不分異同,這才真的是護家大聯盟。

也呼籲基督徒朋友,不要用自己的宗教為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與信仰觀,更要拒絕各種教會內部資料裡所充斥的謊言與仇恨,讓理性的討論可以在教會內外展開,讓教會不是仇恨的象徵,而是成為愛與盼望的記號。

也要對所有同志基督徒朋友們說,看看圍繞在你身旁的夥伴們,我們一起走就不會孤單。另外,在全國各地有許多的同志友善的牧者與朋友們,已經準備好隨時提供協助陪你走這段辛苦的路,若有需要請與「長老教會青年陣線」聯絡,讓我們彼此伴陪。

我們也要特別記念在香港隔海聲援台灣的基督徒朋友們,11/26也是香港的同志遊行、訴求「平權開綠燈」,希望上帝帶領我們在愛與公義裡,走向法律與權利平等、社會多元且彼此接納、以及民主獨立與去殖民的政治環境、人人自由愛相締結婚姻的那一天。

「儘管夜晚如此黑暗,我們深知黎明將要來臨。」(約翰.加爾文)


--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寫於主後 2016年11月24日 高雄同志遊行前夕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 2016台北同志遊行聲明稿】


今年在同志大遊行前夕有多位立委連署提出民法修正草案,加上大法官的表態,似乎讓社會中對於同志婚姻合法化看見曙光。而自2013年多元成家草案的推動引起1130護家大遊行以來,基督教界對於多元性別議題的想法,卻經常伴隨一些強烈表態的言行舉止,使社會難以理解甚至側目。即使如此,檯面上所看到的許多基督教反同團體,並不能代表所有基督徒的聲音。


我們成長於長老教會,認同長老教會的教導,並以身為長老教會的青年為傲,但是我們卻看到,我們敬愛的牧長們壓迫著少數族群,特別是同志族群。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牧長們明明教導我們要與受壓迫的人同在,卻走著相反的道路。當你們在台上批評、指責時,我們看到一群受傷的人,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是神所創造的孩子,神也愛著他們。約翰一書3:11「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親愛的牧長,我們愛您,但我們也愛同志,同志也是我們的兄弟姊妹,所以我們為了同志站出來,因為這就是我們所受到的教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向來以認同多元文化、深根本土為目標,是教會界參與社會事務、關心社會議題的先驅,過去幾十年來一直選擇站在強權的對立面,學習耶穌的精神,與弱勢族群站在一起。但是,近年來長老教會逐漸失去這樣的信仰精神,往強權靠攏。在性別議題上也是如此,反同的牧函的通過,就是在人權的路上向後倒退,我們為此感到失望。

現在的台灣社會正在一個歷史的轉捩點,逐漸認識與關心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同文化與族群,不只是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還有移工文化,是如此地多元與蓬勃。在台灣一步步實踐著轉型正義的這個時刻,LGBT群體也逐漸被看見,不再是從前大家隱晦的話題、不再需要掩蓋他們真實的自我,而是讓社會大眾對這個群體有越來越多的認識。
因此我們希望教會可以真實地敞開自己的心胸,正視在教會中、社會中的LGBT群體,不再以自己的偏見和狹隘的觀點,成為壓迫他人的加害者,而是真正地認識LGBT的朋友,看見LGBT群體的處境、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人接受自己的信仰期待。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是這樣說的:「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

因此,我們呼籲長老教會應落實信仰告白,與受壓迫的人同在,看見LGBT群體的存在,支持婚姻平權法案,也呼籲基督徒朋友,不要用自己的宗教為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與信仰觀。

呼應著今年遊行的主題,我們要打破假友善。教會內部也充滿了各種假友善需要被打破,請不要再說「我們愛同志,但不認同他們的行為」!不要再說「我們愛同志,但不認同同志婚姻」!基督徒不要再口口聲聲地說著愛,卻以愛之名,行打壓之實。

最後也在此呼籲新政府應該傾聽更多不同的聲音,實現多元的台灣面貌、重視同志的人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存在,每種愛,都值得被祝福,呼籲新政府落實選前承諾,修改民法972使愛成家,使台灣可以真正地成為友善同志的社會。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寫於主後2016年10月28日,同志遊行前夕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如何撰寫並發布你的社論以爭取社會公義 (譯自 Auburn Op-Ed Webinar)

如何撰寫並發布你的社論以爭取社會公義》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YOUR OP-ED FOR JUSTICE)

(Auburn: 擾動池水,醫治世界)

1. 為什麼你的意見現在如此重要

這是在美國的處境裡,前天剛結束最後一場次的總統選舉公開辯論會。有許多的議題在當中浮上了台面。為了讓所堅持的理想以及公義的實現,每個人都將會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傳達者,把你所在乎的議題有效傳遞給你身旁的人。

2. 一些成功纂寫的技巧




宗教化,是為了傳達先知性的信息。
(1) 重要的四個軸線:一般的行事曆、宗教行事曆、流行文化,正發生的事件,他們是能鉤住人的新聞點。 (2) 清楚辨認出目標族群成員的名字,使用他能理解的語言、例子、元素以及具說服力的語調。並弄清楚他常使用的媒體是什麼(FB, Twitter, IG….) (3) 時效性是最為關鍵的元素,每一則文字在600-1,200字之間,目標是要人能用幾句話就能記住自你心中發出對這議題的論點。 (4) 掌握要點,傳達你個人的,有力及先知性的核心信息。 (5) 個人化:為什麼這件事情對你是重要的?將你的故事融合在其中,而宗教的力量就在其中展現出來。用四句話來表達:為何在這個時間點,對哪些人,這個議題是什麼? (6) 宗教化:許多宗教人員使我們的聲音被消失,但是,我們應當傳達出先知性的聲音與信息來。可以使用熟悉的經文與傳統來強化你的文字。


個人化,是讓人明白為什麼你要關切這件事情
(7) 寫下強有力的標題:你只有幾秒可以抓住人的注意;力求簡短,使人清楚知道消息是什麼。你可以挑戰自己寫下15個不同的標題,然後和你的朋友從當中挑出2-3個來做最後的決定。 (8) 論述的定調是為了建立關係:思考編輯需要的是強有力的觀點;讓你的目標聽眾能看見這些消息;將你的文章置於email內,並且用你決定的標題放在信件的主旨上頭寄給其他編輯者看。 (9) 要留意:預期這篇文章的目標與結果是什麼?怎麼樣的討論是你要引發的?


3. 信息鐵三角模型

新增說信息鐵三角:核心信息、三個切入點、各自支持的證據明文字
(1) 核心信息(Core),是你要聽眾記住的,不能超過一句話,一篇文章也只有能一個核心的信息。

(2) 三個不同的思考切入點,讓你的聽眾可以連結到你的核心信息。分別是:A.信仰/價值,B.問題/分析,C.盼望/行動。
(3) 支持的證據:每個思考切入點都需要有支持的力道。 可從 A.經文/文章/名言,B.分析資料,C.個人的故事,提供。
(4) 這個是示範的影片:Auburn’s Messaging strategy

4. 文章的結構

由信息鐵三角發展出來的文章結構是:
A. 標題 (Headline) B. 吸引人的標地物(Lede):鉤住人的新聞或個人故事 C. 核心的信息 (Core message) D. 信仰與價值論述 (Faith/Value statement) (並附上支持觀點) E. 問題與分析論述 (Problem/Analysis statement) (並附上支持觀點) F. 盼望與行動論述 (Hope/Call to action statament)(並附上支持觀點) G. 結論 (Conclusion)
應避免過時的結構:
A. 標題 B. 引言/核心信息 C. 奇聞/個人或聖經故事 D. 摘要論點 E. 支持證據 F. 攻擊對方的論點 G. 重申核心信息 H. 華麗的結論

*本文感謝 Auburn的執行同工 Isaac Luria 的同意予以翻譯授課講義,非常感謝。

邁向開放與支持LGBT的教會:一個成功途徑的指南 (UCC)

建議的步驟: 下列的步驟是依據 聯合基督教會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建立包容性的教會事工手冊」(Build an Inclusive Church ToolKit)(http://openandaffirming.org/wp-content/uploads/2013/10/bickit.pdf )而來,我們強烈地推薦給每個計畫要進行「開放與支持的教會」(Open and Affirming Church)。每一間教會都是獨特的,因此你可以調整以下的步驟進行,或是增加一些步驟。

步驟一:形成核心的團隊

聚集一個由五到十人組成的專案計畫小組,分享你在你的教會當中,一個全面包容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與跨性別(Transgender)的基督徒,以及他們家人的生活的熱情與期待。在你進行這個步驟之前,你的牧師應該要被週知與了解你的想法,牧師也應該參與這個小組的會議。如果你的教會當中有公開出櫃的同志(LGBT)會友,至少要有一位代表加入。所有的會議都以禱告開始與結束。這個小組也應時常有由你的牧師來帶領查經的聚會。

步驟二:與「開放與支持教會」聯盟接觸,並評估可用的資源有哪些

聯合基督教會聯盟提供全國性的「開放與支持教會」的諮詢網路,用以幫助各教會走這段邁向開放與支持教會之約的旅程。與我們聯絡 (ed@openandaffirming.org),我們將會回覆你的疑問,並寄給你新手資料包。瀏覽這個網站裡的書籍與影片資料,YouTube以及其他可能有助於你的團隊展開這項工作的資源。

步驟三:收集你所屬教會的資訊

任何「開放與支持教會」的步驟,若沒有針對特別教會文化的反省前是不該展開的。問問這些:教會是如何處理改變?困難的議題如何在相互尊重的環境裡被呈現?「開放與支持教會」的步驟如何成為安全的空間,給每一位成員參與?牧師的角色是什麼?潛在的困難是什麼?你可在「建立包容性的教會事工手冊」當中找到這些教會的評估工具。

步驟四:與教會LGBT成員對話

牧師與這個核心小組應該要召開與教會裡LGBT成員的會議,用以了解他們想在「開放與支持教會」的步驟中扮演什麼角色。有一些LGBT成員可能會因「這是關於他們的程序」而感受到威脅。有一些可能還沒有向他們的家人與工作環境出櫃,有會對一個公開的「開放與支持教會」之約的可能性感到衝突。也有一些想要在對話中更活躍。牧師應該協助LGBT成員感受到安全,若有需要可以與各別的人士進行靈性的支持會談。
http://openandaffirming.org/

步驟五:建立關係

建立與深化關係,特別是與那些一開始可能不會向「開放與支持教會」的步驟敞開的人,這將是這計畫的關鍵因素。教會中的每個人都應該要感覺到安全。每個人都應該被接納。使用事工手冊裡的建議,包括一對一探訪的規畫。

步驟六:列出計畫大綱,並在有需要的時候修正他

依據從教會評估以及一對一探訪所得到的資訊,你已經準備要建立你的「開放與支持教會」的計畫。仔細的計畫對於健康的「開放與支持教會」的步驟是重要的。你會因為你得到的經驗而修改這計畫。事工手冊也包括了這些修改的參考資源。

步驟七:設定框架

透過教會的評估與一對一探訪的資料,你該會更了解「開放與支持教會」步驗的框架。這個框架反應著教會成員們認為的教會的使合與呼召是什麼。框架是對話的實用技巧,你可以在事工手冊當中找到方法來強化。

步驟八:正式化

一直到現在,你的核心團隊仍是一個非正式的臨時組成。在發展了你的計畫之後,你該要已經預備好形成並擴展成教會裡的正式委員會,可稱之為「開放與支持工作小組」。成員將要包括原先的核心成員,以及其他教會裡的利害關係人。所以在這新工作小組裡的成員應都是支持「開放與支持教會」步驟的人。這個邁向正式化的工作小組,可以幫助教會的成員明白「開放與支持教會」步驟計畫並不是一個興趣小組,而是一個被這個教會的平信徒與按立的領袖們所認可的小組。

步驟九:提供教育的機會

你的教會評估以及一對一探訪的資料,可以幫助你做出進行教育及促進對話的相關決定(如:講座、電影與查經)以符合會眾的需要。講座,特別是與教會裡的LGBT成員以及雙親們可以使得對話更有人性。影片,記錄片或是關於LGBT生命的電影,能幫助你的教會接觸到文字之外的面向。查經則能幫助會友了解支持「開放與支持教會」之約的相關支持經文。你也應該要決定這些主題的先後次序。你也可以以一些基本的問題開始,諸如:經文對於友善(hospitality)、開放(welcome)、復合(reconciliation)的認識,也可以在稍後介紹關於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與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的主題。

步驟十:你的「開放與支持教會」之約草案

一個文字化的「開放與支持教會」盟約(covenant)是重要的,因為這可以將你的教會記錄於一個真正開放且支持的信仰群體之中。聯盟並不會認可沒有將盟約文字化的教會成為「開放與支持教會」的成員。這份盟約將可以向尋找教會的LGBT展現你的教會的價值,包括了一些特別歡迎跨性別的團體。你可以從網站當中看見「開放與支持教會」盟約的範例 (可參考 http://openandaffirming.org/ona/how⋯⋯)。

步驟十一:投票前請進行意向的調查

你可能會想要跳過這個步驗,但是這個至為重要的部份。「開放與支持教會」的旅程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協助教會經驗到基督身體的整全,而不是區隔彼此或對立。如果你冒然投票,而結果顯示會眾仍然是彼此衝突的,即使投票是過關了,但是這個步驟仍然是失敗的。要避免讓結果使得教會區隔成為勝利與失敗的一方,一個意向的調查會很有幫助。你有聽過每位可投票人的聲音了嗎?你是否能指出所有擔心與恐懼的事項?事工手冊提供了一些供訪查用的措詞工具,還有暱名的民意測驗。如果結果顯示,低於75%的人支持這個盟約,工作小組應該與牧師討論額外的措施與步驟,以達到更接近這個指標的結果。若你的調查的結果是高於75%,你就可以預備進行投票了。

步驟十二:投票

投票將使得你的教會擁有「開放與支持教會」盟約。這個過程因教會而異:有時候教會是在年度的大會當中投票,有時候是由一些被推選出來的代表決定。依照你教會裡的法規並與教會的領袖討論與決定在合適的時間與場合投票。提醒:這是確認你的教會與上帝之間的盟約,應用祈禱與禮拜的方式來進行。

步驟十三:認證

「開放與支持教會」聯盟有責任為新成員提供認證。認證代表你的教會將會被正式地列在聯盟與聯合基督教會的全國性網站上。我們也會確認這位名單可以被正在尋找教會的LGBT成員們知道。認證也賦予你有更多的資源來計畫與協助「開放與支持教會」信仰群體的成長。若需要認證,請使用PDF的表格,你可以列印出來並寄到聯盟的辦公室(The ONA Coalition, 700 Prospect Ave., Cleveland, OH 44115, US)或用email (ona@openandaffirming.org)。

步驟十四:慶祝

在主日當中宣認這份盟約。教會的成員應一同起立並宣讀這份盟約。LGBT成員可以被邀請並為此做見證。詩歌、音樂以及講道都應與此配合。

步驟十五:公開與傳揚

若你沒有廣泛地公開盟約,你的LGBT鄰居不會知道你已經是一個公開與支持的教會了。請閱讀「傳揚盟約的技巧」一節。公開並不會只是一次性的工作,要視任何能接觸到更廣大的LGBT團體以及其他的尋找教會的人,讓他們明白「開放與支持教會」的價值與意義。

步驟十六:邁向未來

若履行這盟約,你的教會將會開啟新的事工與傳福音機會。保持動能,形成一個「開放與支持教會」的委員會來試試讓盟約產生效用的方式。可以使用我們提供的「下一步與傳揚」的資料來思考更多的方向。在一、二年之後,可參考「自我評估工具」來描繪你已經達成的,以及計畫你的下一步。

資料來源:聯合基督教會 (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開放與支持教會事工計畫 ( Open and Affirming Coalition UCC )


Building an Inclusive Church ToolKit (事工手冊) http://openandaffirming.org/wp-content/uploads/2013/10/bickit.pdf

*延伸閱讀: 彩虹之約—共建同志友善教會 (香港)
我們承諾積極推動教會
  • 與性小眾的弟兄姊妹同行。
  • 聆聽性小眾的弟兄姊妹的掙扎,按他們的需要和選擇,提供適切的牧養。
  • 提供一個安全、尊重、接納、信任的教會環境,讓性小眾的弟兄姊妹參與教會生活。
  • 接納性小眾的弟兄姊妹領受洗禮,加入教會,成為基督合一的身體。
  • 讓性小眾的弟兄姊妹參與聖餐,與主契合,一同分享上主的恩典。
  • 讓性小眾的弟兄姊妹按恩賜平等參與事奉,回應上主的呼召及大愛。
  • 肯定及支持性小眾的弟兄姊妹與異性戀者一同享有平等的公民權。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青年對於教會內同志(LGBTIQ)議題的反省與行動】 53屆神研班工作坊文字摘要

時間:2016/1/26
地點:台南麻豆真理大學
主講:黃瀞皓(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原由:
希望透過此工作坊讓大家更了解同志議題在長老教會的進程與現況,亦希望透過長老教會青年陣線在倡議同志議題的過程,使大家思考做為一個教會青年,我們可以如何面對教會內的議題,並實際的做出行動。


l   1996一間同志教會成立帶來的衝擊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於1996年成立,是台灣第一間的同志教會,當時的背景是同志平權運動在台灣蓬勃的發展,有很多同志議題的討論與發聲,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主流教會對同志的僵化觀點也漸漸引起性別人權團體的注意和反彈,而在這樣的氛圍下,1995年楊雅惠牧師成立「約拿單團契」,為第一個同志基督徒的團契,而後在1996年成立了同光教會,對教會界來說是很大的衝擊。

在這之後長老教會總會設立了「同性戀研究小組」,也在北中南舉辦教牧關顧座談會,而華語教派的部分,浸信會、靈糧堂等成立了台灣的「走出埃及」,即便美國創始人已宣布解散「走出埃及」,但台灣的「走出埃及」至今依然還在。

l   2004 同性戀議題白皮書

2004年的時候,長老教會總會將研究小組這幾年研究的成果出版,此白皮書是集結各領域精英,分為醫學組、神學組、社會組三個小組來進行對同性戀人權與同志相關議題的專業研究、訪談與分析。這份白皮書的結論對於同性戀教義上的問題並未選邊站,而是期待以相對開放的態度在愛中建立對話的空間。雖然此白皮書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效力,但是教會內一份很關鍵的研究成果。

l   2013「多元成家草案」與同性婚姻議題小組

2012年伴侶盟提出了多元成家草案,其中包含「婚姻平權」、「伴侶制」、「多人家屬制」,不過只有「婚姻平權」的法案被送進立院。而這套法案再次引起主流教會對同性戀議題的關注,很多主流教會表態反對此多元成家草案,有些主張堅持一夫一妻,而有些是反對「伴侶制」和「多人家屬制」,然而反對的理由卻是深信這種制度會造成亂倫或多P,但這些理由都只是對多元成家草案的不實抹黑。

儘管主流教會多半表態反對,長老教會在當時是沒有選擇立場的,只有在總委會討論「同性婚姻合法化」時決議要成立小組研議此議題。

因著多元成家草案,當時數個宗教團體成立了「護家盟」,用一些行動譬如發起連署、開記者會等等來反對多元成家草案,而在年底的時候,護家盟發起了1130「守護家庭」的遊行。

當時護家盟這些舉動對於在教會內的同志基督徒影響非常大,尤其在1130過後,有很多同志基督徒無法在自己原本的教會繼續待下去,因而被迫離開教會。

不過當時教會界也不是只有一種聲音,在1130大遊行前,除了護家盟有開記者會,其實也有一群支持婚姻平權的牧者出來開記者會,為同性婚姻發聲,但在之後這些牧者或多或少都有被關切,這些牧者可能還要擔心自己會丟工作,由此可知在教會的言論空間非常的封閉,不管是什麼樣的身分,只要對同志議題表態支持都會在教會中承受不少的壓力。

l   2014 「反同性婚姻牧函」

1130之後,隔年4月長老教會的總會年會,長老教會內的反同勢力於為期三天的年會的最後一天,趁著開會人數減少的時候,臨時動議的方式提出了同性婚姻相關議案,其議案部分內容如下:
1.針對立法院「民法972條修正案」、「多元成家」民法修正法案,長老教會明白表達「反對」立場。
2.通過2014.1.2同性議題關懷小組的牧函。
3.應刊廣告公告於基督教論,教會公報應依此精神,表達長老教會立場。

這個議案以臨時動議的方式提出之後,接著以「公決」的方式通過議決,「公決」即未清點現場人數,只要有人舉手,現場沒有異議就通過,但臨時動議和公決不應該使用在這種具有爭議性的議案,這樣的手段可以說是黑箱作業,跟國民黨張慶忠30秒通過服貿沒什麼兩樣。


l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就是因著2014年的反同牧函的通過而成立,當時牧函通過時,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外界,我跟幾個朋友對於這件事非常的生氣,所以就想做些什麼,因此透過身邊朋友的連繫找了一些也關注這件事的人一起來討論,這些人當中不只有學生,也有社青,年齡層還滿廣泛的,也因為我們都是長老教會的青年,所以成立的這個組織就叫做「長老教會青年陣線」,我們決定要以教會青年的身分對這件事發出聲音。

其實當時我們為了要怎麼擬聲明討論了很久,因為我們畢竟沒有神學背景,沒有辦法對於教義性的問題做太多論述,所以就決定定調在強調這樣的議案太過草率且不具代表性,還有強調議案可能造成的壓迫,後來就以這份聲明稿在網路上發起連署,當時發起連署募集到了六百多份的連署,這六百多份的連署幾乎都是來自教會內部的聲音。

同年520號總會的總委會要對年會的議案做最後的確認,長陣的成員當時就帶著六百多份的連署書到場陳情,而這份連署清單的名字中間都還得挖空,因為擔心這樣的名單會讓這些名單上的人被教會關切,不談其他教派,光是在長老教會內都有這種顧慮,可見教會內的言論空間有多狹小。



雖然議案仍會通過是預料中的事,但在陳情的過程中,當時的總會議長,就是通過此議案的關鍵人物,用很官腔的方式敷衍回應,明明就是自己主導這件事的,還說這已經年會通過了也沒辦法,而在陳情完之後,有一些夥伴先離開了,剩下少少的一些人就站在總會門口沉默舉著牌子表示抗議,等著這些委員牧長們出來,其中一位牧長出來後用很戲謔的態度拿著平板說:「來阿牌子舉高一點,再舉高阿,不舉高我要怎麼拍。」。

這些事情都顯示出我們所面對的無疑是一道教會的權力高牆,在那些牧長眼裡,青年的聲音一點都不重要,因為權力來源不在這裡,其實我們必須在這裡討論如何解構這樣的權力是ㄧ件很可悲的事,這凸顯出即便教會是ㄧ個信仰群體,權力的展現、不平等的差異仍是清晰可見。



520的抗議之後,長陣就比較沒有頻繁的運作,不過我們還是希望將自己的理念宣達出去,而去年剛好是150周年,總會在南北各辦兩場感恩禮拜,兩場感恩禮拜我們都有夥伴去發文宣、拉布條,希望能藉由這樣的行動引起更多地方教會會眾的關注,在行動的過程中有得到一些還滿友善的回應,當然也有不予苟同的,不過我們所發的傳單實在字太多,有些人表示看不懂,這提醒了我們要反省如何更有效率的去傳達訊息。




我們也有辦一些培力性或交流性質的活動,像是有在定期舉辦讀書會,此外也有舉辦過座談會邀請歐陽文風牧師,還有與香港基督徒學會合辦過交流會,南部的夥伴還曾舉辦過《聖經究竟怎麼說同性戀?》的中文譯本發表會,最大的活動是辦了為期三天的《來吧,讓教會多元又平等!》論壇。

這些活動基本上讓關注相關議題的人有一個平台可以互相交流,而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在這些活動當中其實看到了不少外教派朋友的參與,這對他們而言是ㄧ個可以自由談論信仰的空間,而他們在教會內可能沒有這樣的空間。

北部讀書會

南部讀書會

                                                                          《聖經究竟怎麼說同性戀?》中文譯本發表會

與歐陽文風牧師有約:改變自身教會處境與衝突

香港與台灣青年基督徒牧養與社會關懷分享與交流
《來吧,讓教會多元又平等!》論壇

我覺得我們在長青團契久了,會對這樣的空間習以為常,也忘記這樣的空間其實能夠帶來很大的能量,這沒有不好,但我們是否應該多珍惜這樣的空間,並且進一步的思考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這樣的空間變得更大,因此我期待有更多的長青人能參與在這當中,一起來思考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然後用行動去實踐。

此外我們還有揪團參與同志的遊行,也有去現場擺過攤,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某種同溫層的自HIGH,但有同志基督徒曾經告訴我們,他看到我們基督徒的身分站出來真的非常感動,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我想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舉動,但我想一點點的行動或多或少都是能帶來影響的。



l   我們要一個怎樣的未來?

長陣會成立,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信仰群體有一個共同的願景,而我也希望大家能去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未來?

如果我們視自己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對這個社會有負擔,那我們希望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是教會中的一份子,我們對這個信仰群體有負擔,同樣地,那我們希望這個教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Ø   政治與社會的面向與基督教會

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裡提到上帝國是一個使受壓制得自由,充滿公義、平安與喜樂的世界,這提醒了身為長老教會信徒的我們,我們有義務為了這個世界朝向上帝國的實現而努力,也因此政治參與是重要的

可能會有人想問說為什麼不做做慈善就好了,可是當我們講著「幫助弱勢」時,我們能漠視那個造成弱勢的體制嗎?就像當我們講著慈善、救濟時,這個有問題的體制依然不斷的在拉大貧富差距、製造窮人,勞工的權益也在這樣的體制之下被犧牲,如果我們對這個有問題的社會體制置之不理,那我們都變成這個體制的共犯。

這也是為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有許多的政治參與,在那樣的威權氛圍下選擇和黨外人士一起對抗國民黨政府,長老教會當時的舉動可謂非常具有先驅性,對於促進台灣民主化算是有不少的功勞

但我認為長老教會對於民主化的想像仍是不夠細緻的,現今台灣已成為相較民主化的國家,而長老教會的喊台獨變成一種空有口號,對於台獨之後並沒有更進一步的想像,對台灣目前的社會議題也都反應慢半拍,不然就是缺乏關注,進期還發布了一則信息,引用羅馬書13:1表示要順服國家權力的經文來拍新執政的民進黨馬屁。這都顯示出長老教會對於促進民主化可謂停滯甚至落後了。

說到政治參與,大家可能會想到最近有個以基督教身份出來組政黨的團體,叫做信望盟,他們除了出來選立委之外,還發起了「守護家庭公投連署」,這個公投就是等於同性戀能不能結婚還要經過大家公投,這樣子挾帶宗教規條的政治參與,老實說就和規定要人民每個星期日做禮拜是一樣荒謬的,而信望盟這樣的團體對於上帝國的想像實在很狹隘,以致於他們認為一夫一妻才是唯一的家庭模式,其他並非由一夫一妻組成的家庭都不是家庭,這其實也可以反應出一些主流教會和社會處境的脫節。

Ø   教會政治與性別平等

我們希望教會未來能有一個更性別平等的環境,而現階段教會中的性別平等還是很落後社會的,譬如女性雖然可以封牧,但在領導階層卻依然少見,而同志族群的處境就更艱困,原本就不能封牧、受派,現在連神學院都沒得念,台神本來就不收同志,而南神原本有公開的同志就讀,但在2014年的牧函通過的當天,南神就拒絕了一個前來報考的公開性向的同志。

然而要怎麼促使教會邁向改革,可能還是需要透過教會中的一些政治手段的達成,像美國長老教會有一個體制外的組織叫《約的聯盟》,這個聯盟致力於教會中的性別平等,有許多認同其理念的長老教會信徒和牧者加入這個組織,他們會共同制定一些策略在年會或著地方教會的政治中達成他們要的改革,不過台灣長老教會的情況目前是做不到這種事,牧者光是表態都必須承受很大的壓力,何況是共同組織去做些什麼事。

Ø   現階段與未來的方向

那身為青年的我們,沒有政治資本可以搞政治手段,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呢?

長陣現階段在持續進行的工作比較多是建立信仰交流的平台,也藉此撐大自由討論信仰的空間,不過要如何進到教會體制內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困難,這是往後長陣必須努力的方向,希望我們的行動能將更多對話的空間帶入教會,使更多的聲音能在教會內被聽見,讓教會變得民主化。

長老教會之所以在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中停滯甚至落後,就是因為長老教會對於教會內的威權現象沒有反省,如果教會都沒有辦法做到民主化,那我們還要在這個世界實現什麼上帝國呢?

除了歡迎大家加入長陣一起來共同將行動組織化外,其實大家也可以在各自的群體中盡自己的努力,譬如回到自己的母會或團契中,想辦法在封閉的環境當中撐起一點點的空間,這當然也不是這麼容易,可能會很孤立無援,但當你以一個個體將你所認為的真實展現出來時,身邊的人一定或多或少都會被影響,而這就是改變的開始。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雨傘運動後,教會牧養與青少年的聯繫」 姚志豪

【香港與台灣青年基督徒牧養及社會關懷分享交流】雨傘運動後,教會牧養與青少年的聯繫
分享者:姚志豪 (崇基學院神學院神道學學士、合一青年牧養平台副召集人、中華基督教會葵涌全完堂宣教師)


一、年青人啟蒙
    ◎  雨傘革命:源於2012硬銷「國民教育」(罷課,強制洗腦),更早2005年「反世貿」韓農
         來港,這就是啟蒙之始。
    ◎  SARS 2003年之後中國開放自由行來幫助香港經濟,更體會到不是說中港融合就能融合。
         這些融合,是真的可以融合嗎?
    ◎  政府推行通識教育:成了年青人開啟思考的種子
          > 通識教育打開了學生的腦子。liberal education討論社會議題(沒有標準答案,促進學生思
             考)。
        -----------------------------
    ◎  無能感、沒前景、沒機會(不甘心):很想移民到台灣
    ◎  黃之鋒(學民思潮召集)、周永康(前學聯秘書長)、岑敖暉年青人的抬頭。激發更多年
         青人起來。
          > 雨傘革命時,中學生穿制服(表明學生生份)參與佔領運動。但在有些學校如果學生要去
             ,需要家長同意書,才可以去參與佔領運動。
    ◎  自己香港自己救,不再信奉政黨(固有的權力)
          > 每個人也可以表達自己的聲音(特別在網絡世界),不用中介人傳話。
          > 佔領期間學生與政務司司長及一眾官員對話,雖然事後沒有太大的效果,但是透過媒體
              的報導,民眾看到學生也可以跟政府官員平起平坐開會。
    ◎  本土派的崛起:殖民地旗再現,比過去溫和的爭取,如遊行,不再溫和。(編註:殖民地旗
         為香港於1959年至1997年間使用的旗幟,現展示旗幟被視為不滿回歸後中國統治的象徵之
         一)
        -----------------------------
    ◎  對區議會選舉的影響。「傘兵」落區出選,敗走固有力量。如徐子見勝鍾樹根(建制派)
         (傘兵wiki:https://goo.gl/w3yQfK)
    ◎  黃之鋒要求降低參選年齡。


二、教會與社會
    ◎  青年人再思政教合一?政教分離?教會明哲保身。其實基督教(protestant:抗羅宗)留著
         抗議的血液,例如:孫中山先生在香港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公理堂談革命。
    ◎  順服掌權者?誰是掌權者?人民?政權,權從何來?
    ◎  佔領運動:教會的與社會畫清界線?連於社會?開放、關門,成為教內爭執的聲音,年青
         人離開割離社會的教會。
          例 1. 灣仔角循衛理聯合教道會開放教會,讓佔領者進教休息,祈禱會,該牧師也受到許多
                   壓力。
          例 2. 另於個旺中華基督的教會,因為旺角有很多衝突。教會需徵詢過執事才能開放。但牧
                   師選擇直接開放。
          > 討論是否要開放時,有人懷疑:如果青年被開放進教會,他們破壞教會該怎麼辦?
          > 有大型教會堂,認為只要關門,為他們禱告就好。有的教會還在外面掛牌子:「佔領者
             不准進教會,不准用洗手間。」
          >「是否開門」成為教會的主要議題。因此,很多青年對教會失望而離開教會。
          > 經過佔領運動後,很多人重新思考「聖經」與他們的關係,並思考政府、青年、與教會
             的關係。

【香港與台灣青年基督徒牧養及社會關懷分享交流】「香港教會與政府關係 」 鄧長祐

香港教會與政府關係
分享者:鄧長祐 (崇基學院神學院神道學學士、合一青年牧養平台召集人、前浸信會傳道人)


一、1950s年代 國共內戰後
    香港有很多中國難民,當時的殖民政府不想管,以及怕共產黨滲透學校,因此與外國宣教士和
    教會合作,教會幫忙救助難民、辦學校、醫院,還可以順便傳教。
     → 政府與教會互惠互利的時期。

二、1980s至1997 回歸中國前
   ◎ 教會成為推動社會福利,並促進多人來關心政治的管道,開始被中國批評為搞政教合一,
      被指應該管教會裡的事就好了。
   ◎ 面對回歸中國,教會擔心政府變得不再友善,出現兩種態度:一為擔心香港未來、關心政治
      、民主運動的一派;二為只在乎教會能不能發展、自由傳教的一派。
      > 後者舉辦如國家日崇拜(在中國國慶時)等等活動,想跟共產黨保持友好關係
      > 前者一些前線教會領袖受壓力,如郭乃弘牧師遂離開基督教協進會而創立香港基督徒學會

三、1997後 回歸後
   ◎ 其他教會參與政治的例子,如在特首選委會中,有十席給基督教代表。
      > 教會內部有不同聲音:有的人說,我們不想要參與那個小圈子選舉去配合政府。
          有的人說,可以進去影響政府,增加民主的成分。
   ◎ 過去教會擔心不知道回歸後中國政府會怎樣對待教會,現在有些教會開始跟中國共產黨交朋
       友,共產黨容許它們有更多自由去內地傳福音,建教堂,公開傳福音。
      > 與政府搞好關係,有教友在政府工作(甚至高官)或商界工作,漸漸得到各種便利,也漸
          漸成為mega church。如:播道會恩福堂、同福堂、港福堂、宣道會北角堂、九龍城浸信會
      > 例如2006年葛福臨舉辦佈道會,政府官員參加踴躍,它們印許多宣傳單、福音手冊,錢都
           是從有錢的信徒,跟政府合作,搞到很大。因此很多基督徒說:這樣很好啊,我們可以傳
           福音,政府裡面還有我們的基督徒。
     ※ 佩儀姐回應:此情況跟台灣很像。(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香港與台灣青年基督徒牧養及社會關懷分享交流】「香港的政治處境」 鄧穎暉

香港的政治處境
分享者:鄧穎暉 (崇基學院神學院神學碩士生、香港基督徒學會社會牧職幹事)


一、政權的囂張跋扈
    1. 區議會選舉(2015/11/22):
        > 民主回歸只是一種幻想
        > 中央的手看不到,但其實正在越來越過分
        > 種票:有中央在背後操縱
             A. 大白田選區今屆選民人數異常激增約逾2000人,徐生雄(民主派)票數雖較上屆增加
                  347票,但郭芙蓉(民建聯)的票數較上屆在同區參選的黨友多出1396票。
             B. 短片: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50807/54062701
                  (老人院變種票場)
             C. 建制派會搬人去一些重點區,讓該區的民主派候選人不會順利當選。
     2. 諮詢架構的崩壞
         > 例子:新界東北的發展、退休保障的諮詢
     3. 立法會的權利受限制
         > 政府與私人議案,分組點票。
            例如:議員提出的私人議案需要分組點票。功能組別的議員,跟直接選舉的議員人數一樣
            。35:35。因此,如果是議員提出的方案,要兩邊組別都通過,才算數,根本是不可能!
             政府的議案是簡單過半數即獲通過,即全體議員(70人,通過議案按出席議員數目計算)的
              1/2以上;政府要否決議員提出的議案則只需爭取18名議員的支持(分組點票的原因)。
     4. 民主選舉遙遙無期
     5. 在極權與不民主的政治處境下能做什麼?
         > 捷克哈維爾:「一切向錢看的生活充斥著整個社會。人們覺得在政治上受了欺騙,被玩弄
            了,因此對政治避而遠之。對一切政治思想都感到厭倦。他們每天都能親身體驗到在冠冕
            堂皇的詞句下掩蓋著多麼蒼白的事實。不久前還是強大的團結力量崩潰了。人們變得自私
            起來,到處都籠罩著恐懼。人們被迫對生活採取陽奉陰違的態度,表面上順從,內心裡卻
            什麼也不相信。」



二、政治改革:社會制度或社區生活
     1. 雨傘運動與區議會選舉的啟示
         > 我們要開始民主的運動
     2. 呂大樂(社會學者):
         > 「雨傘運動是一場怎樣的運動?」「在無力之中還有什麼可延續?」
         >  運動需要很多人,很大的力量。但是在香港,我們根本看不到這樣的力量。在香港要看到
             類似革命,動員群眾,用人去推倒你的,似乎很難。但是,這不等於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做
             。我們應該回到社區、日常生活、學校、教會等地,進行民主運動。
            (小編補充延伸閱讀:1. http://goo.gl/LzcC1z 檢討傘運得失的必要 對「雨傘運動」的幾點意
             見之一、2. http://goo.gl/ztHRzY  呂大樂:退場以外:「後雨傘」的尷尬——對雨傘運動的
             幾點意見之二)
     3. 青年人覺醒了?
         >  參與雨傘運動的群體中,有中學生帶功課去雨傘運動,就有大學生幫他們補習。參與者有
             79.4%具大專或以上的教育程度,但只有20%是現時的大學生,平均年齡為27.7歲,25歲或
              以下的佔48.8%,26至40歲的也有42.9%。不能說一面倒是青年人的運動。
               (參考資料:http://goo.gl/aqh1m9)
         >  2015區議會選舉:候選人平均年齡:43.26歲(只比2011低一歲)、當選者平均年齡44.4歲、
            最年長的當選者:蘇炤成:75歲、最年輕的當選者:黃學禮:22歲。
             →我們只能說,2015年有看到年輕公民的力量。但是這個力量有多大呢?仍需要探討。




三、社區公民約章
     1. 香港從1980年代開始就有民主選舉,但是一直推行代議政治。
         人人皆需參與政治的觀念較薄弱。
     2. 2015年選舉中,有十多人簽署「社區公民約章」,代表如果他們當選就會推動更多的社區
          公民參與。
     3. 堂會與社區網絡:美好生活、公共論域、聖餐群體在社區。
         >  身為基督徒,對於什麼是「美好生活」的想像,如何討論?如何傳達給社區中的居民?
         >  公共論域:在香港,公共空間越來越小。你看得到公園,但沒有人去。你看得到草地,
             但是不准你踏上去。而教會在殖民地時期拿到很多好處,有的是空間,當公共空間越來越
             少時,教會能不能提供空間讓大眾使用呢?
         >  上帝創造的人就是教會的成員。舉行「開放的聖餐」,歡迎所有的人去領聖餐。因為上主
              的恩典是屬於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