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雨傘運動後,教會牧養與青少年的聯繫」 姚志豪

【香港與台灣青年基督徒牧養及社會關懷分享交流】雨傘運動後,教會牧養與青少年的聯繫
分享者:姚志豪 (崇基學院神學院神道學學士、合一青年牧養平台副召集人、中華基督教會葵涌全完堂宣教師)


一、年青人啟蒙
    ◎  雨傘革命:源於2012硬銷「國民教育」(罷課,強制洗腦),更早2005年「反世貿」韓農
         來港,這就是啟蒙之始。
    ◎  SARS 2003年之後中國開放自由行來幫助香港經濟,更體會到不是說中港融合就能融合。
         這些融合,是真的可以融合嗎?
    ◎  政府推行通識教育:成了年青人開啟思考的種子
          > 通識教育打開了學生的腦子。liberal education討論社會議題(沒有標準答案,促進學生思
             考)。
        -----------------------------
    ◎  無能感、沒前景、沒機會(不甘心):很想移民到台灣
    ◎  黃之鋒(學民思潮召集)、周永康(前學聯秘書長)、岑敖暉年青人的抬頭。激發更多年
         青人起來。
          > 雨傘革命時,中學生穿制服(表明學生生份)參與佔領運動。但在有些學校如果學生要去
             ,需要家長同意書,才可以去參與佔領運動。
    ◎  自己香港自己救,不再信奉政黨(固有的權力)
          > 每個人也可以表達自己的聲音(特別在網絡世界),不用中介人傳話。
          > 佔領期間學生與政務司司長及一眾官員對話,雖然事後沒有太大的效果,但是透過媒體
              的報導,民眾看到學生也可以跟政府官員平起平坐開會。
    ◎  本土派的崛起:殖民地旗再現,比過去溫和的爭取,如遊行,不再溫和。(編註:殖民地旗
         為香港於1959年至1997年間使用的旗幟,現展示旗幟被視為不滿回歸後中國統治的象徵之
         一)
        -----------------------------
    ◎  對區議會選舉的影響。「傘兵」落區出選,敗走固有力量。如徐子見勝鍾樹根(建制派)
         (傘兵wiki:https://goo.gl/w3yQfK)
    ◎  黃之鋒要求降低參選年齡。


二、教會與社會
    ◎  青年人再思政教合一?政教分離?教會明哲保身。其實基督教(protestant:抗羅宗)留著
         抗議的血液,例如:孫中山先生在香港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公理堂談革命。
    ◎  順服掌權者?誰是掌權者?人民?政權,權從何來?
    ◎  佔領運動:教會的與社會畫清界線?連於社會?開放、關門,成為教內爭執的聲音,年青
         人離開割離社會的教會。
          例 1. 灣仔角循衛理聯合教道會開放教會,讓佔領者進教休息,祈禱會,該牧師也受到許多
                   壓力。
          例 2. 另於個旺中華基督的教會,因為旺角有很多衝突。教會需徵詢過執事才能開放。但牧
                   師選擇直接開放。
          > 討論是否要開放時,有人懷疑:如果青年被開放進教會,他們破壞教會該怎麼辦?
          > 有大型教會堂,認為只要關門,為他們禱告就好。有的教會還在外面掛牌子:「佔領者
             不准進教會,不准用洗手間。」
          >「是否開門」成為教會的主要議題。因此,很多青年對教會失望而離開教會。
          > 經過佔領運動後,很多人重新思考「聖經」與他們的關係,並思考政府、青年、與教會
             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